十百千万”农业新质人才培养工程-内蒙古农业大学专场活动圆满落幕

 更新时间:2025-04-01 11:53

“十百千万”农业新质人才培养工程
“十百千万”农业新质人才培养工程是由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牵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新疆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首批7所高校共同参与的大型公益项目。该项目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系列指示精神,进一步发挥协会在企业与高校间的桥梁作用,为建设农业强国培养更多优秀人才。项目计划用10年时间,每年邀请100家领军企业作为发起或战略合作单位,年均安排1000名优秀高管担任校外导师,通过学生自愿申请,双向选择、一对一结对方式,重点培养10000名学生。力争20-30年后,涌现出200-300名优秀农业科学家或企业家,其中培养出3-5名可能改变中国乃至世界农业进程的特殊人才。截止目前,已有近50家农业领军企业回函参与发起,200余家优秀企业推荐近400名高管参与,首轮共计2000余名学生申报,近500名学生获得师生匹配建议。期待更多的优秀企业参与进来,与学校联合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农业人才,不断探索校企共育、产教融合的新模式新机制,为我国农业新质人才的培养和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企业力量。

6月15至16日,我会副秘书长李立率“‘十百千万’农业新质人才培养工程”的企业导师团,赴内蒙古农业大学深入考察交流,同期举办“校企合作座谈会”、“高管大讲堂”、“校园招聘会”等系列活动。来自科迪华、拜耳、利马格兰、上海沪试、大禹节水、商汤科技、华大研究院、舜丰生物、西门子、东方正大等40余家企业的65名导师和代表参加。
01 校企座谈会 15th,June
6月15日,校企合作座谈会在内蒙古农业大学隆重举行。我会副秘书长李立和内蒙古农业大学高聚林校长出席会议并致辞。高聚林表示,“十百千万”工程是深入探索未来农业新质人才培养体系的具体实践,他强调,内蒙古农业大学将依托自身优势,在科技成果转化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等领域与各相关企业开展开放合作,持续推进“十百千万”工程相关工作,助力各方事业实现共同发展。座谈会由齐景伟副校长主持,拜耳、科迪华、利马格兰、上海沪试等企业代表发言。
校企座谈会后,导师们继续到农学院、动科学院、园艺和植物保护学院深入交流,多个项目达成了合作意向。
 
02 高管大讲堂 16th,June
6月16日,“十百千万”工程高管大讲堂在内蒙古农大举行,近300名师生参加。活动由我会技术转化分会副会长张孟玉主持,来自不同领域的五位高管导师与师生们分享了各自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洞见。拜耳(中国)高级总监魏雨钊,以《再生农业和实践》为题,为在场师生揭开了再生农业的神秘面纱,详细介绍了这一概念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华颂种业董事长、育种研究院院长刘杰以《土豆博士和马铃薯鲜食玉米的故事》为题,与大家分享了马铃薯和玉米育种的趣味故事和科学知识。他的演讲生动有趣,让同学们对农业育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科迪华中国区产品注册经理席振强带来了题为《UPOV公约及国内立法实践(Ⅱ)》的演讲,分享了国内外农业立法的最新动态和知识。他的专业讲解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法律视角,帮助他们理解农业科技与法律的紧密联系。三亚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的岳震院长,以《创新科技促进科技创新》为题,向师生们阐述了科技与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他的演讲深入浅出,鼓励同学们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前行。最后,上海沪试实验室器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贵喜就《实验室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进行了分享。
这场知识盛宴,不仅为师生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也为他们打开了一扇了解行业前沿和探索学术深度的窗口。自“十百千万”工程启动以来,内蒙古农大积极支持参与,近400名学生登记申请,最终142名学生与导师匹配成功。
项目负责人李立向参与该项目的同学们介绍了相关情况和注意事项,以确保项目能够有效推进。李立强调:“十百千万”工程是在现有教学机制和秩序基础上,为学生们开辟的一条新的成长路径。该工程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们尽早适应社会环境,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拓展就业机会,并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他鼓励同学们与导师积极主动沟通,根据师生双方具体情况,共同制定出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03 校园招聘会 16th,June
6月16日,校园招聘会在农大新区创新创业学院举行,16家导师企业参与,提供就业岗位近200个,覆盖种业、智慧农业,草业、畜牧业等多个领域。
期间,北京中地种业、广东晟启能源、内蒙古正时生态农业等知名企业在此期间也进行了招聘宣讲,向学生们详细介绍了公司的业务领域、企业文化以及员工发展机会。
 
活动期间,导师团一行参观学校的校史展览馆,了解学校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校园风貌。为期两天的考察座谈,导师团深入校园,与校方及师生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促进了校企间的交流与合作,也为更好地培养农业新质人才做了有效探索。未来,双方将依托“十百千万”工程这一平台,持续深化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业合作以及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动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