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浪难阻青春志 西农学子巴蜀种业冲锋行

 更新时间:2025-08-04 09:50

四川盆地七月的热浪翻滚,却挡不住青春脚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十余名学子,深入四川同路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科研基地,展开为期一个月的暑期生产实习。他们将课堂理论浇灌于田间实践,在玉米套袋授粉、品种考种等核心环节,亲身体验一粒种子从孕育到检验的科技旅程,为强农兴种积蓄青春动能。

晨露未晞套袋忙,精研授粉承匠心

 
实习的核心战场在郁郁葱葱的玉米试验田。每日清晨,当薄雾尚未散尽,同学已穿梭于齐人高的青纱帐中,开启“套袋”精细作业——为待授粉的玉米雌穗小心翼翼套上特制纸袋。这不仅是物理隔离,更是科研纯度的重要保障,同学指尖熟练地系紧袋口,一个疏漏,可能导致整个杂交组合数据失效。当雄穗花粉成熟的金色时刻来临,他们化身“花粉快递员”,在烈日下精准采集父本花粉,争分夺秒为母本雌蕊进行人工点授。时间窗口往往只有清晨几小时,必须稳、准、快,每一次授粉,都是对生命精微之处的郑重托付。高温下浸透的工装,记录着“现代小农人”对种子纯度的极致追求。

实验室里析“良芯”,数据赋能育未来

 
完成大田攻坚,战场转入实验室考种环节。同学运用课堂所学的解剖测量、统计分析技能,化身严谨的“种子质检官”。在技术员指导下,对收获的玉米果穗展开系统“体检”:精确测量穗长穗粗、计数行列籽粒、称取百粒重、剖析籽粒质地与胚乳结构……每一组数据,都是品种‘优生优育’的关键密码,考种像解谜,从表型数据反推基因潜力。通过对比亲本与杂交后代的性状表现,直观理解了遗传规律在育种中的具象表达,更体会到数据驱动对现代种业的核心价值。

知行熔铸强信念,种业振兴青年承

 
一个月的泥土课堂,胜读万卷专业书。不仅锤炼了扎实的田间操作技能与数据分析能力,更深刻体会到种业作为“农业芯片”的战略地位。四川同路公司技术总监对西农学子的钻研精神高度赞赏:“同学展现了扎实的专业素养和吃苦耐劳的品质,这正是种业振兴急需的新生力量。”
从手沾花粉的田间实践,到显微镜下的精益求精,西农学子以汗水为墨,在巴蜀大地上书写知农爱农的青春答卷。这段“与种子对话”的旅程,不仅深化了课堂所学,更在心中深植下振兴民族种业的信念之种。当知识与大地碰撞,青春与种业同行,新一代农科人正破土拔节,向着打赢种业翻身仗的宏伟目标,蓄力前行。